评级公告

信用研究

自贸债,静待重启

2025-07-03

2025年6月18日,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,央行行长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,其中第五项为发展自贸区离岸债,停摆两年的自贸区债券再次成为市场关注。 (1)发展历程梳理。自贸区债券首发于2016年,2019年开始快速增长,2023年发行规模达到高点,新增主体多为城投公司。为控制风险,2023年下半年叫停城投类主体发行,10月后市场再无新增。2024年以来针对自贸区发展和自由贸易账户发布完善政策,持续推进自贸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。2025年此次重启,具备了一定基础条件。2019-2023年10月,自贸区债券累计发行189只,规模超过1,200亿元,涉及138家主体。城投公司为后期主要发行人,2022年和2023年占比均在80%以上。2023年非城投主体有所增加,表明市场在进一步探索前进。截至2025年6月20日,2025年到期规模约320亿元,2026年到期规模约820亿元,合计占比95%,弱资质主体的偿付压力上升。 (2)自贸区债券重启的变化。未来自贸区债券定位与香港市场有所差异,发行人以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企业为主,将强化对业务和资金使用的监管,降低套利行为和资金单项内循环,落实对实体经济的支持,有效推动人民币外循环。存续自贸区债券或在限期内以偿还为主,“借新还旧”的可能性取决于发行人实际业务。 (3)发展建议。第一,加快完善市场发行和交易制度。第二,丰富债券品种,提供更多人民币资产。第三,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与处置机制。第四,鼓励境内外投资者进入,扩大离岸本外币资金池。第五,加快明确外汇、税收等相关制度。

查看更多>>

陕西省及陕西省城投面面观-2024年度

2025-06-13

陕西省经济财政实力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,煤炭、天然气等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,产业逐渐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,出口结构亦有所改善。陕西省各地级市发展差异较大,西安市经济财政实力绝对领先,但2024年增速靠后,榆林市年财政收入有所减少,其余地级市财政实力均一般,且税收收入(除宝鸡)均有所减少,陕西省各层级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缓解区域间财力不平衡问题。陕西省城投市场化转型进程不突出,省级、西安市及其他地级市平台整合各有特点;部分主体通过发行特殊品种债券实现新增发行。陕西省城投债整体净融入规模下降;西安市开发区平台净融出规模大,其中西安高新区、西咸新区、曲江新区1年内到期规模较大;化债力度加大推动区县级城投2024年加速债券兑付。通过设立区域稳定发展基金,协调金融资源提供融资支持、实施债务置换及展期等风险缓释措施,以及争取中央化债资金支持等多项化债措施, 2024年陕西省全省按计划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,各地到期非标债务得到有序化解。

查看更多>>

国内外CB市场比较观察及适合哪类融资主体?

2025-01-10

(1)国外CB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:双重追索权;绝大多数的国家有CB相关的法律;CB发行人为法律或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机构;担保资产为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资产;破产隔离;抵押资产池监督;担保资产未实质性出表。目前CB主要发行场所在欧洲,相较于欧洲市场,CB在美国发展缓慢,目前已无存续CB,这与美国已经拥有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(诸如房利美和房地美)和ABS市场相关。国内于2022年推出CB,2024年推出民企CB,截至2024年11月末,国内市场共发行42只,发行规模合计196.27亿元。(2)国内外CB市场存在着实质性差异,具体表现在发行人、担保资产、担保资产价值对CB本息的覆盖度、结构化发行的具体模式、担保资产隔离、信用增级等六个方面。(3)国内CB尤其适合信用资质相对较弱、有增信需求、传统融资渠道不太畅通的主体,例如民营企业和较低级别的国企。担保资产上,便于处置的资产、债权类资产为首选。民营企业发行CB,可以选择部分抵质押,但是会影响担保效果,可以在此基础上,增加创设CRMW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第三方担保等外部增信。

查看更多>>

全球LNG行业展望——短期产能瓶颈持续,长期供应格局改善

2025-06-17

LNG产能利用率已居高位,短期内扩产空间受限。2024年全球设计液化产能达4.9亿吨/年,平均产能利用率达86.7%,维持高位,主要出口国液化产能基本保持超/满负荷运转。受美国LNG出口审批冻结和俄罗斯LNG项目延期等因素影响,2024年全球新增FID(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,最终投资决策)项目合计液化产能仅1,480万吨/年,同比大幅下滑74.8%,上游气源约束、地缘政治博弈、部分国家开采能力不足是制约全球扩产提速的关键因素。需求重心由欧洲移向亚洲,气价高位回落。2024年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和法国合计占据全球LNG进口份额的63.1%。随着能源转型政策推进,欧洲LNG需求持续收缩,日韩LNG需求边际回暖,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需求走旺,这使得未来全球LNG需求侧将更加依赖亚洲市场。资源禀赋差异决定国别成本分化,主要供应商财务表现良好。短期全球贸易紧平衡并未改善,价格将保持坚挺。短期内新增供给有限,亚太需求仍较强,LNG价格有望维持坚挺。但美国政府终止“绿色新政”,加大化石能源开发力度,解除LNG出口项目审批限制,同时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使得油价波动加大,可能短期内冲击LNG价格。中长期看,现阶段超2亿吨/年的已获批产能预计将在未来6年内逐步达到可运营阶段。全球液化产能将持续爬坡并于2035年前后达峰(超过6亿吨/年),再考虑到浮式设施的渗透和现货交易的活跃,市场供需弹性将迎来改善。

查看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