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级公告

信用研究

债市科创板首月观察

2025-06-12

科创债2.0首月发行亮点: 金融机构引领发行,非金融企业同步放量。42家金融机构共发行2,369亿元,占科创债比例56.8%;128家非金融机构发行1,803亿元,为自科创债试点以来月发行规模最高水平。 公募公司债券仍是非金融企业科创债发行规模最高的单一品种,发行规模670亿元。 对民营企业支持增强,上市公司融资显著增长。23家民企发行225亿元,规模占12.5%;6家上市公司发行705亿元,规模占比39.1%。 长期限和永续期限机构提升融资效率。科创债发行期限最长达20年,公司债券中,接近一半债券为“X+N”年的期限设计。 发行主体以AAA级为主,对中低评级覆盖不足,AAA级主体占比74.3%。 北京总部经济和“科创中心”优势下,北京发行1,998亿元,其中非金融企业科创债648亿元,发行规模均遥遥领先。 行业分布更多覆盖“专精特新”主体与科技型制造业,直接与科技创新较高关联行业发行规模总计654亿元。

查看更多>>

陕西省及陕西省城投面面观-2024年度

2025-06-13

陕西省经济财政实力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,煤炭、天然气等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,产业逐渐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,出口结构亦有所改善。陕西省各地级市发展差异较大,西安市经济财政实力绝对领先,但2024年增速靠后,榆林市年财政收入有所减少,其余地级市财政实力均一般,且税收收入(除宝鸡)均有所减少,陕西省各层级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缓解区域间财力不平衡问题。陕西省城投市场化转型进程不突出,省级、西安市及其他地级市平台整合各有特点;部分主体通过发行特殊品种债券实现新增发行。陕西省城投债整体净融入规模下降;西安市开发区平台净融出规模大,其中西安高新区、西咸新区、曲江新区1年内到期规模较大;化债力度加大推动区县级城投2024年加速债券兑付。通过设立区域稳定发展基金,协调金融资源提供融资支持、实施债务置换及展期等风险缓释措施,以及争取中央化债资金支持等多项化债措施, 2024年陕西省全省按计划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,各地到期非标债务得到有序化解。

查看更多>>

国内外CB市场比较观察及适合哪类融资主体?

2025-01-10

(1)国外CB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:双重追索权;绝大多数的国家有CB相关的法律;CB发行人为法律或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机构;担保资产为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资产;破产隔离;抵押资产池监督;担保资产未实质性出表。目前CB主要发行场所在欧洲,相较于欧洲市场,CB在美国发展缓慢,目前已无存续CB,这与美国已经拥有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(诸如房利美和房地美)和ABS市场相关。国内于2022年推出CB,2024年推出民企CB,截至2024年11月末,国内市场共发行42只,发行规模合计196.27亿元。(2)国内外CB市场存在着实质性差异,具体表现在发行人、担保资产、担保资产价值对CB本息的覆盖度、结构化发行的具体模式、担保资产隔离、信用增级等六个方面。(3)国内CB尤其适合信用资质相对较弱、有增信需求、传统融资渠道不太畅通的主体,例如民营企业和较低级别的国企。担保资产上,便于处置的资产、债权类资产为首选。民营企业发行CB,可以选择部分抵质押,但是会影响担保效果,可以在此基础上,增加创设CRMW等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或第三方担保等外部增信。

查看更多>>

全球LNG行业展望——短期产能瓶颈持续,长期供应格局改善

2025-06-17

LNG产能利用率已居高位,短期内扩产空间受限。2024年全球设计液化产能达4.9亿吨/年,平均产能利用率达86.7%,维持高位,主要出口国液化产能基本保持超/满负荷运转。受美国LNG出口审批冻结和俄罗斯LNG项目延期等因素影响,2024年全球新增FID(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,最终投资决策)项目合计液化产能仅1,480万吨/年,同比大幅下滑74.8%,上游气源约束、地缘政治博弈、部分国家开采能力不足是制约全球扩产提速的关键因素。需求重心由欧洲移向亚洲,气价高位回落。2024年,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和法国合计占据全球LNG进口份额的63.1%。随着能源转型政策推进,欧洲LNG需求持续收缩,日韩LNG需求边际回暖,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需求走旺,这使得未来全球LNG需求侧将更加依赖亚洲市场。资源禀赋差异决定国别成本分化,主要供应商财务表现良好。短期全球贸易紧平衡并未改善,价格将保持坚挺。短期内新增供给有限,亚太需求仍较强,LNG价格有望维持坚挺。但美国政府终止“绿色新政”,加大化石能源开发力度,解除LNG出口项目审批限制,同时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使得油价波动加大,可能短期内冲击LNG价格。中长期看,现阶段超2亿吨/年的已获批产能预计将在未来6年内逐步达到可运营阶段。全球液化产能将持续爬坡并于2035年前后达峰(超过6亿吨/年),再考虑到浮式设施的渗透和现货交易的活跃,市场供需弹性将迎来改善。

查看更多>>